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

【歷史沿革】

永成戲院前身為日 治時期「廣內義久調製工廠糧收容倉庫」,為黃直(廣內義久)先生經營的「永成合名會社糧摺調製工場」(永成碾米廠)之倉庫,建於1942年(昭和17年),日治時期因與日本政府長期合作,累積廣大的官商人脈,生意相當興隆。

1945年二戰爆發,碾米廠遭美軍轟炸付之一炬,戰後黃直先生將後方倉庫改建為戲院並命名為「永成戲院」,於1945年11月開張營業,為戰後鹽水興設「戲院」之先鋒。台灣早期農業社會,在電視尚未普及的年代,進戲院看戲看表演是當時最流行的娛樂,當時的戲院不只放映電影,也會安排各類戲劇演出,且戲院座落地點周邊商家眾多,人潮匯集,遂成鹽水一帶政商名流的聚集處。

隨著時代變遷,電視的出現對戲院產生直接的衝擊,觀眾逐漸散去,永成戲院於2000年歇業,2007年由臺南市政府在配合史料證據及尊重現況空間樣貌之原則下進行整修,2014年重新開放參觀。

永成戲院見證產業現代化與市民公共活動的發達,代表鹽水地區文化發展的記憶,且為臺南地區目前所知僅存之日式木造戲院,於2019年公告為臺南市歷史建築。

【建築特色】

永成戲院為木構造的大跨距倉庫建築,屋面為日式勳瓦,屋頂設有通風的太子樓,外牆為雨淋板,舞台空間以磚束抬高,為鹽水特殊的產業建築,完整呈現當代的建築構造特色。

【內部空間】

永成戲院舞台約寬7.14公尺,深6.07公尺,舞台背景為白牆可供投影放映電影,由放映室至白牆距離21公尺,設有後台空間,可提供表演者休息、換裝或擺放道具。觀眾席座椅係聘請鹽水木匠特製,以台灣檜木製造,注重人體工學,椅背呈傾斜角度,相當舒適,現座位數共168席。

座席區周圍內廊設置文物展示區,展示前任經營者黃怡祿先生(黃直之子)之收藏,包括早期使用之放映機、放映證、電影膠捲、影片迴轉機、真空管擴音機等。以及永成戲院創辦人與建築物的老照片,讓民眾了解昔日鹽水風光時期之戲院情形。

【地理位置】

永成戲院位於鹽水區水正里,日治時期屬「鹽水街第六保」,清代是鹽水街富有之地。戰後因位在「月津港」水路繞經區域,境內又有中正路穿越,故名「水正里」。永成戲院現址及周邊區域,多為月津舊河道形成之新生地,聚落人口集中,也形成鹽水的「娛樂區」,過去康樂路沿線有三家戲院,以及商店、裁縫店、皮鞋店、理髮店、燙髮店、照相館等。但隨著人口外流,榮景不在,如今僅存一家永成戲院及少數商家聚集。

永成戲院所在地鄰近月津港水域、鹽水觀光美食城(原:點心城)、八角樓等文化景觀中心,故仍有遊客及當地社區居民聚集。與鹽水觀光美食城、橋南老街、鹽水牛墟等特色景點串連,成為國人旅遊的新選擇。

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