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
:::

2025.04.30 探尋大新營多元族群文化風貌《S-LIFE新生活藝文誌》5月號深度報導六區人文歷史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4.30
點閱次數 | 119

探尋大新營多元族群文化風貌 
《S-LIFE新生活藝文誌》5月號深度報導六區人文歷史

本期《S-LIFE新生活藝文誌》5月號雙月刊,以「族群」為主軸,聚焦大新營六區的人文歷程。從最早居住於此的西拉雅族、大武壠族等原住民族開始,到明清時期及日治時期遷居白河的客家移民,再到二戰後隨國民政府來臺的榮民軍眷,藉由歷史脈絡,勾勒出大新營地區族群融合與生活樣貌的發展軌跡。

本期特別邀請三位長期關注並推廣在地多元文化的專家學者深入剖析。包括:臺南市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理事長段洪坤,介紹臺南東北角原住民族的歷史與文化變遷;臺南市南瀛客家文化協會榮譽理事長黃永珍,詳述客家族群遷徙及在地融合的歷程;白河區竹門國小校長簡辰全則分享戰後軍民榮眷在地落腳與社區發展的故事。

飲食文化向來與族群歷史緊密相連。各族群因應地理環境與農產條件,發展出各具特色的醃漬文化,為保存食物與風味傳承留下歷史印記。隨著戰後不同地區的軍民遷台,也帶來豐富多樣的飲食習慣與生命故事。本期特別規劃兩篇飲食文學專題,探討這些動人飲食記憶及關子嶺湖南臘肉的起源。

迎接盛夏,本期亦呼應即將到來的重要節慶—端午節,深入探討傳統節日背後的文化意涵。編輯團隊特別專訪白河區持續運作至今的詩社「玉山吟社」,由邱瑞寅老師娓娓道來詩社的發展歷程與漢學私塾的教育傳承。同時介紹端午節期間常見的「五毒符」與「淨符」習俗,帶領讀者從香包藥氣與詩人吟詠中,感受節令文化的深度與美感。

《S-LIFE新生活藝文誌》致力呈現在地藝文與生活風貌,邀您一同走進大新營,認識這片土地多元族群交織的歷史風華。

六重溪大武壠族夜祭,在夜祭牽曲吟唱聲中,呈現祭品的多樣性,並表達圓融傳承的視覺意象。 莊政廳提供

吉貝耍部落祭祀阿立母的東公廨,由「飛番程天與」後代子孫管理

六重溪大武壠族祭拜太祖五姊妹的公廨(祖厝)

位於白河崎內的客家聚落,遠方右側山坡即為「新興澱粉株式會社」與農場舊址

白河內角營區東側大同農場第一組聚落立有「陸軍營地」小石柱​​​​​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