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晉淮音樂紀念館 ∣ 臺南市柳營區火燒店界和路158號 ∣ 06-6223291
開放時間:
週三至週日 10:00-17:00 / 週一、週二休館
1945年,台灣大量翻唱日本歌謠成為主流,而台語歌詞則開始出現城鄉移民的思鄉情結,形成台語歌謠悲情印象,1957年台南亞洲唱片公司創立,結合當時鼎盛的歌廳表演形式,開始針對歌星個人的包裝主導流行文化的風潮,為台語歌謠的第二個黃金時代-吳晉淮先生1965年戰後由日本回台定居後,創辦「吳晉淮音樂研究社」,將所學之日本正統歌謠融入教學,並專注於作曲,致力於後輩提攜。
吳晉淮先生的創作主要是隨興寄情的民謠式小調,實驗性混合日本曲風及拉丁節奏,最著名的類型即為「關仔嶺之戀」、「碧潭假期」等。吳晉淮先生的創作注重常民生活的情感與描述,為台語歌謠注入清新活力,重新找回常民文化中失去的簡單元素。
故居興修
吳家祖厝因1931年(昭和6年)一場地震毀損,當時吳振生先生(吳晉淮大哥)隨即興建吳晉淮故居,於1932年(昭和7年)完工。
興建期間,吳振生先生特別延攬幾位大陸匠師參與施工,並以嘉義林通古厝為範本,空間格局為重統農宅形式三合院,尤以建築步口木雕與彩繪最為精美,呈現出開拓者家族的雍容氣度。
日治末期(1931年),日本政府在工業技術及社會經濟等各方面開始成熟穩定及人才的需求下,使得台灣當時的菁英份子(讀冊人)有機會赴日求學,為典型日治時期台灣文人模式代表,同時影響吳晉淮故居的興建風格與品味。
永成戲院 ∣ 臺南市鹽水區月港里過港21號 ∣ 06-6522198
開放時間:
週三至週五 13:30-17:30 及 週六、週日 9:30-17:30 / 週一、週二休館
「永成戲院」1945年11月成立。其前身並非戲院,而是黃直(廣內義久)先生所經營之「永成碾米廠」,日治時期,黃家的碾米廠,因與日本政府長期合作的關係,累積廣大的官商人脈,生意相當興隆,但後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碾米廠也遭受波及,被大火吞噬近三分之一,在重創後黃直先生將其改建為戲院,並命名為「永成戲院」。在當時由於戲院創建人黃直先生人脈廣大,因此永成戲院順勢成了鹽水鎮政商名流的聚集之地,爰此,永成戲院除了放映一般電影之外,有時也會請戲團加場演出,別具特色。後因黃直先生年紀增長,而將戲院交予三兒子黃怡祿先生經營管理,在當時可說是鹽水最具規模的戲院。
永成戲院所放映之片子有西洋片、日本片、華語片,甚至是菲律賓片,非常豐富多元。隨著時代變遷永成戲院在2000年正式歇業,它的喧鬧聲與繁華榮景只能留在鹽水人的記憶。
三一宅‧藝空間 ∣ 臺南市新營區大同路39號 ∣ 06-6350521
開放時間:
三、四、五、六、日 10:00~18:00(供茶時間至17:00)一、二休館
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sanpintaku/

台灣知名畫家劉啟祥先生於西元1910年生於柳營地區 ,是早期畫壇中少數留日又留法的畫家,亦是本市藝術類歷史名人,其作品不僅曾入選日治時期極具代表性的台灣美術展覽會 ,並曾榮獲文化部頒發資深藝術家殊榮,自此奠定其臺灣美術史上不可抹滅的重要地位。佇立於柳營區中山西路上的劉啟祥洋樓,曾經是許多在地人留連之處,更是許多柳營人的兒時回憶,但因洋樓閒置多年,損壞情況嚴重,劉啟祥的兒子劉耿一先在5年前求助市府,歷經3年追尋17為土地持有人同意,又由文化局爭取經費後,開始進行修復工程。歷經2年的修復過程,終於在107年年底,故居將以嶄新風貌重新呈現,打造為劉啟祥美術紀念館。
故居前建築物是劉啟祥先生興建的畫室,配合紀念館的成立,有委由知名的東山大鋤花間咖啡店老闆與幾位好友共同經營,提供東山咖啡以及柳營在地鮮乳所製作的飲品及甜點,也會有輕食簡餐料理。